
静脉输入营养液的方法
全胃肠外营养途径(TPN)
当肠道不能很好地吸收营养,如进行了小肠的切除术小肠运动性破损或严重的吸收障碍时,建议使用TPN。严重的、长期的胰腺炎及严重的营养不良也可以使用。由于要安置TPN导管,患病动物需要进行镇静或麻醉。将一个16 gauge.18cm、单腔或双腔的硅胶导管插人颈部右侧或左侧外部的颈静脉内。导管的端口要固定在颈静脉上,经皮下组织穿出皮肤,在皮肤出口处用4-0到5-0不可吸收丝线缝合。导管的剩余部分要用消毒的纱布、石膏绷带垫或自粘连性纱布卷包裹。每次使用导管后,都要用肝素化生理盐水(0.9%的生理盐水中含1IU/ml的肝素)冲洗。
按预定营养配方配好营养液,用输注泵进行投服。一般地,第一天供应量为营养需求量的50%,第二天达到100%。每天对电解质、磷、葡萄糖、白蛋白、血脂、PCV及血尿素氮(BUN)水平进行测定,每天测2次体重和体温。患病动物脖子上的绷带每2天更换一次,导管埋植处每2天用碘酊溶液消毒一次,要延长或改变饲喂方式,则需要换新的绷带。TPN的并发问题有导管扭缠并移位、静脉炎、血栓、脓血症高糖血症、血磷酸盐减少症、血脂过多症、氮质血症及电解质失衡等。
经肠输入营养途径
经肠输入营养法实用、安全、简单、经济,是生理性吸收,动物一般能承受,且术后胃肠道功能异常的发生率较小。有明显的或潜在的PCM患病动物,可使用经肠输人营养法。适应症包括代谢亢进(如严重烧伤、脓血症、术后应激、外伤及癌症)和长期厌食或营养不良导致的体重少于正常体重的10%以上等。经肠输人营养法也可用于5~7d不能进食的患病动物,如在进行了口、咽、幽门、十二指肠、胰腺或胆管等手术后:癌症患病动物的术后护理期间,特别是开始化疗后;动物的精神状况抑制了采食的意识,如脑外伤或脑部手术后等。
尽管经肠输人营养法可用于大多数现有的或潜在的PCM动物的治疗,但是可能会因治疗不当而导致肠梗阻、小肠堵塞或严重的小肠内疾病,如由于肠道发炎或淋巴肉瘤引起的吸收不良。对这些患病动物要加倍小心。
一般来说,经口饲喂是一种更有效、更简单、更安全营养配方也可以更灵活一点的方法。然而,这种方法输人的营养到达胃肠的距离远,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效率低,这就需要更加注意营养配方的选择。输人营养的途径决定饲管的粗细(直径的大小),同时也决定了选择哪种营养配方最好。不同配方有不同的黏度和颗粒物质大小(如上所述)。经常采用的输人营养液的途径有经口、经鼻一食道,行咽切开术、食道切开术、胃切开术、胃与十二指肠吻合术及肠道造口术等方法。当然,每种途径都有其禁忌之处、优缺点及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