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科手术基本缝合技术
缝合模式
根据组织对接的方式(如对接,外翻或内翻)或组织的位置(如皮下或表皮下)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缝合。一般来讲,缝合模式分为间断缝合和连续缝合。对接缝合(如简单间断缝合)使组织近似关闭:外翻(如连续褥式缝合使皮肤边缘外翻远离思处朝向医生;内翻缝合(如伦勃特康乃尔和库兴氏缝合)使组织背朝医生而朝向空腔器官的管腔。
皮下及表皮下组织的缝合方法,皮下及表皮下组织在缝合中张力较小。皮下缝合一般使用简单连续合方法。但有些病例,如引流时,使用简单间断缝合更为合适。对经阉割或脾气暴躁的动物来说,为了减少伤疤及避免术后拆线,可使用表皮下缝合方法(如下所述)。进行表皮下缝合时,缝线被表皮下组织覆盖,但与连续皮下缝合方式有一定差别,其缝线平行于切口长轴。表皮下组织缝合时使用可吸收缝线效果更好。
间断缝合模式
简单间断缝合 简单间断缝合是从切口或创口的一侧进针,从对侧穿出并打结。注意打结的位置不能位于切口上,并应将线尾剪断(剪线时线尾应留一点距离以便拆线)。进针位置应离皮肤创缘2~3mm,一般采用水平地从右到左缝合的方式。
简单间断缝合简单、快速。除非张力很大,一般情况下创口边缘很容易对齐。但缝合后可能会发生内翻。皮肤的内翻可影响创口的愈合,因此护理时要求确保缝合部位的皮肤放松、边缘对接。简单间断缝合的优点是单个结的断裂不会引起整个缝线的滑脱。但简单间断缝合比连续缝合花费的时间长,在创口留下的异物(结)多。
水平褥式缝合 水平褥式缝合像上面描述的简单间断缝合一样,针刺人皮肤,距创缘2~3mm,创缘相互对合,越过切口到对侧相应部位刺出皮肤,然后缝线与切口平行向前约8 mm,再刺人皮肤,越过切口到相应对侧刺人皮肤,与另一端缝线打结。
该缝合要求刺在真皮下,不能刺人皮下组织,这样皮肤创缘对合才能良好,不出现外翻。根据缝合组织的张力,每个水平褥式缝合间距为4 mm。如果第一针缝合时缝针从一侧到另一侧做结节缝合,第二针平行第一针从一侧到另一侧穿过切口,缝线的两端在切口上交叉形成X形,拉紧打结,则为十字缝合。垂直褥式缝合 垂直褥式缝合是一种张力缝合。
针刺人皮肤,距离创缘约8mm,创缘相互对合,越过切口到相应对侧刺出皮肤。然后缝针翻转在同侧距切口约4mm刺出皮肤,越过切口到相应对侧距切口约4mm刺出皮肤,与另一端缝线打结。该缝合要求缝针刺人皮肤时,只能刺人真皮下,接近切口的两侧刺人点要求接近切口,这样皮肤创缘对合良好,不会外翻。缝线间距5mm。
张力较大时,垂直褥式缝合比水平褥式缝合更结实。垂直褥式缝合相对水平褥式缝合来说更费时,但皮肤边缘不容易外翻。打结前,两针垂直褥式缝合联合在一起打结形成一个平行的大结,称做 Halsted 缝合。
压挤缝合 压挤缝合法用在肠管的手术中以减少黏膜的外翻。这是一种穿人浆膜,通过肌层、黏膜下层和黏膜层进人肠腔的一种简单间断缝合方式。在切口的-侧穿过黏膜到黏膜下层。越过切口,转向对侧,从黏膜下层刺入黏膜层进入肠腔,在同侧从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到浆膜刺出肠表面,打结。这种缝合减少了黏膜的内翻,减少缝线从肠内到肠外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