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常的宠物胃肠道超声影像
异物
不同的异物在外观,回声,大小,形状上都有所不同。许多异物呈现出高回声界面,伴随明显声阴影(图13)。然而,并非总是如此,有些异物产生的回声较低,有微弱声影甚至没有声影(图14)。若观察到一段小肠内有气体或液体的扩张,提示可能存在梗阻。追踪扩张的肠袢可以定位异物的位置。
线性异物是猫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异物,在肠腔内表现为高回声的线性结构。其附近的肠壁呈现皱缩样外观(图15.视频6和7)。线性异物会有明显的声影,尤其是当线较粗的时候。当线较细的时候(细线,或者线),可能只产生微弱声影甚至不产生声影。线性异物造成的扩张积液不如固体异物造成的明显。个别情况下,线性异物的一端可能会固定在幽门窦上(图16.视频8)。
虽然在猫经常可见胃内毛团(毛球),但极少造成肠梗阻。一旦发生毛团梗阻则很可能是继发于肠道狭窄或小肠功能障碍。毛团是毛发被压缩后形成的,它们表现为高回声结构伴有干净声影(图17)。
异物可能继发于肠套叠,肠道病理性狭窄例如肠道肿瘤,或术后狭窄。
肠套叠
超声上的肠套叠具有多层肠壁,类似于靶环样的外观。多重的分层是由肠套叠嵌入部(内环)和肠套叠鞘部(外环,在其腔内有套叠的套入部)形成。横截面上,多重肠壁套叠在一起形成同心环样(图18和19.视频9和10)。胃肠道的任何部分都有可能发生套叠,包括胃、小肠和结肠。肠袢的扩张通常是在肠套叠嵌入部。
套叠时间的长短和血管损伤的严重程度会影响肠壁的外观。肠套叠叠鞘部的肠壁通常是增厚和低回声的,而肠套叠套入部的肠壁可能有正常的外观。肠系膜脂肪经常会伴随套入部的肠道一起被套入。肠系膜脂肪可见于套入部肠道的周围或一侧,表现为高回声的组织(图19)。多普勒超声用于评估套入肠道的肠系膜的血流。有研究报道,多普勒超声可用于预测犬肠套叠的恢复能力(图20)。
其他的病变,例如异物或肿瘤,也可伴发肠套叠(视频9)。
炎症
胃炎和肠炎不一定会发生明显的超声变化。这就意味着,即使肠壁的厚度正常也不能排除炎症性疾病的存在。当然炎症性疾病也会发生一些改变,包括肠壁的广泛性或局灶性轻微增厚,分层的缺失(图21)。有时也会观察到肌层增厚(图22和23.视频11)。肌层增厚没有特异性,例如长期的局部梗阻、淋巴瘤或肠道肥大细胞肿瘤都可以观察到肌层增厚。
在有炎性肠病(IBD)的猫中,如淋巴浆细胞性肠炎或嗜酸性肠炎,可发现肠壁增厚、肌层增厚、粘膜层回声升高以及在粘膜层中可见高回声带。在一项研究中提出,比较嗜酸性肠炎患猫与淋巴细胞性浆细胞性肠炎患猫的肠道壁,发现嗜酸性肠炎患猫发生空肠壁增厚和肌层增厚的概率较高。
发生肠炎时可观察到小肠呈波浪状。但这种情况并非仅发生在患有肠炎的动物身上,在腹膜炎、胰腺炎、尿腹、肠道局部缺血和淋巴瘤的病例中也会看到小肠呈波浪状(图24)。
在猫传染性腹膜炎的病例上,可在肠壁上发现局灶性肿块。其他的病变包括有淋巴结肿大、游离液体、在肠系膜或其他脏器上存在或不存在肉芽肿。
猫胃肠道嗜酸性硬化性纤维增生是一种非肿瘤性的病变。由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聚集发生的炎性反应,形成一种致密的、增生的结节状结构。在超声表现上,这些病变表现为肠道壁的结节性增生,分层缺失。表现为混合回声,其中高回声区域是纤维化的区域。可发生在胃、十二指肠、空肠和结肠(图25.视频12)。它们可表现为溃疡,或发生胃肠道的局灶性阻塞。
肠道局部的缺血或梗死会造成肠道壁增厚,正常分层丢失。
在存在胃肠道临床症状的病患中可观察到回肠结肠连接处的超声变化。病变包括有增大的盲肠淋巴结,局部肠系膜脂肪言回声,少量的液体积聚,盲肠和回肠的肠壁增厚,盲肠变圆和盲肠内有内容物。这些病变可单独发生,也可伴随消化道其它病变一起发生(图26)。
结肠的炎症很难被超声发现。观察空虚的结肠时,粘膜层多余的褶皱,会造成肠壁增厚的假象。
类似地,在结肠粘膜下层中发现微小的结节状病变。它们为圆形或椭医形,直径在1-3毫米之间,呈低回声或无回声影像。有报道称,这些变化代表结肠壁中出现了反应性的淋巴滤泡,提示结肠炎。
胃肠道肿瘤
猫最常见的胃肠道肿瘤是淋巴瘤、腺癌和肥大细胞瘤。
大B细胞淋巴瘤或T细胞淋巴瘤通常发生在胃、小肠或结肠,表现为一个或多个肿块。
与胃肠道淋巴瘤相关的超声变化包括广泛性分层缺失的胃肠壁增厚,胃肠壁的回声降低和区域性淋巴结肿大。病变可能表现为有明显的局灶性肠壁增厚(图27和28)。肿块可能有溃疡,在这种情况下,它会出现不规则的粘膜表面,可能在受影响的区域有一个缺陷。
小细胞胃肠道淋巴瘤被认为是猫的胃肠道淋巴瘤的一种特殊形式,与IBD的超声表现和组织学特征相似。IBD和淋巴瘤表现为局灶性或广泛性小肠壁增厚(肌层增厚)、肠壁分层清晰,肠壁内不形成肿块(图29)。在一项研究中表明,年龄较大的动物发生肠道肌层增厚,更有可能被诊断为T-细胞淋巴瘤而不是IBD。在这些病例中,患有淋巴瘤或IBD的猫肠道壁厚度是健康猫的两倍。计算猫正常肠道肌层厚度比粘膜下层厚度的比值,通常<1.而在受淋巴瘤或IBD影响的肠段,比值则会>1.
有报道称亲上皮的T细胞淋巴瘤不存在。或是具有很轻微的弥散性超声变化,发生或不发生肿块。
淋巴瘤往往是多病灶的,或广泛性波及较长的肠袢,而肠道腺癌通常是局灶的,常引起部分或完全阻塞。肠道腺癌患猫的肠壁呈对称性或不对称性的环状增厚。肠道腺癌较肥大细胞瘤易产生肿块进而导致的肠道阻塞(图30.视频13)。
典型的猫肥大细胞肿瘤的肠道超声表现为肠道壁局灶壁增厚,可能是非环状离心样增厚,也可能是环状的,不对称的,离心样的生长。还有的情况是,肥大细胞瘤浸润到粘膜下层。肠道壁的分层发生改变,但没有完全缺失,最易受影响的是肌层(图31)。
胃肠道溃疡、穿孔和破裂
胃肠道壁溃疡是局部粘膜的缺损,呈弹坑样,表面粘附有高回声的微泡。解剖证实胃内高回声的气体光点与溃疡灶有关。溃疡与炎症性疾病或肿瘤密切相关(图32.视频14)。
胃或肠穿孔可能继发于异物或溃疡。穿孔处的胃肠壁呈现低回声,厚度增厚,有正常的分层。术后崩开的胃肠道也会有相似的超声变化。局部炎症或腹膜炎使得病灶区域的肠系膜脂肪回声增强。在早期阶段,只在穿孔病灶附近看到游离液体,随着时间的发展腹水可能会分布得更加广泛。在腹腔的顶部,非重力面处可见游离气体。
小肠粘膜层内的高回声线
猫的肠道粘膜层内发现不连续的高回声带,它与粘膜下层平行,在组织学上确认为粘膜纤维化(图33)。研究称,几乎所有发生粘膜纤维化的猫也都发生了肠道炎症,因为在超声上可见肠壁变厚和分层改变。
最近的一篇报道称,在犬食入玉米油后,肠道粘膜层内出现了类似的高回声线,可能与淋巴管扩张有关。
本书作者在猫传染性腹膜炎的患猫肠道上观察到了这种高回声线(图33b),但在动物的肠道病理组织学检查中没有发生纤维化的迹象。这条高回声线在动物的生前可见,可能是由于死后没有了淋巴液的流动,所以在死亡的动物上很难见到。该超声发现与临床意义之间的关联还需做进一步的研究。
下一篇: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