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啮齿类动物手术器械的生产厂家有哪些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3-24 09:38|点击:次
实验动物数量分析实验选用6周龄C57BL/6雌性小鼠25只,实验过程中无脱失,全部纳入结果分析。

2.2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根尖周部位的组织学变化,以验证诱发性根尖周炎模型是否构建成功,周组正常根尖周范围未见明显炎症反应;1周组:即开髓后暴露7d,在根尖区域组织中可见炎性细胞小范围分布,牙周膜稍见增宽,这一时期相当于处在炎症发展早期; 2周组:即开髓后暴露14d,炎性细胞分布范围与炎症早期相比进一步扩大,牙槽骨边缘开始出现局部破坏,这一时期相当于处在炎症发展急性期; 3周组:即开髓后暴露21d,炎细胞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大, 种类多为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根尖骨破坏进一步加重,炎症进入进展期; 4周组:即开髓后暴露28 d,炎性细胞浸润及骨破坏仍明显,局部可见纤维结缔组织形成,表明炎症逐渐进入慢性期。这表明小鼠诱发性慢性根尖周炎模型建立成功。
2.3 RT-PCR结果 通过RT-PCR检测白细胞介素24在小鼠根尖周部位mRNA表达情况, 其中,各实验组根尖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4的mRNA表达均较0周组高(P< 0.05),且也在2周达到峰值,3周及4周组中白细胞介素24的mRNA表达趋势下降,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
2.4IHC染色结果通过IHC染色检测白细胞介素24在小鼠根尖周部位中的表达情况,见图3。以根尖周区域黄褐色颗粒染色为阳性细胞,白细胞介素24阳性细胞在各时间点病灶区中均呈阳性表达。0周组正常根尖周围组织中几乎无白细胞介素24表达;各实验组根尖周区域白细胞介素24表达量较0周组明显增高(P< 0.05),且在2周组呈现表达高峰;3周组、4周组表达量较2周组有所降低。3周组与4周组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其他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3讨论Discussion

由牙髓及周围组织的细菌感染所引起的根尖周病变的主要特征是由于炎症及局部宿主防御反应所导致的根尖周围矿化组织破坏,疾病发展过程中细菌及其毒性产物不断侵入持续激发了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这一-过程涉 及宿主炎性免疫应答的多个元件(8-19。在根尖周微环境中,一些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等是组织破坏与重建过程中的主要调节剂,是影响炎症免疫反应的重要因素。
有研究表明,在根尖周病变中,促炎递质和抗炎递质之间的平衡是通过调节破骨细胞生成因子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及其拮抗剂骨保护素的平衡以决定根尖周炎的发展,但实际上,根尖周病变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细胞因子网络要比单一的“促炎-抗炎”模式复杂得多。
为了阐明由这些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并促进更有效的根尖周疾病治疗策略的发展,有必要围绕--系列细胞因子进行进一步的研究。WALKER等相关研究发现,在根尖周病损组织中有更多的Th2细胞,这一相对比例突显了相关炎症因子在根尖周疾病组织中的重要性。

虽然调节这些免疫炎症途径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公认的是Th1和Th2样细胞因子在根尖周炎的发病机制中很重要。而据报道,在T淋巴细胞家族中,白细胞介素24主要来源于Th2细胞。因此作者猜测,在根尖周炎中,白细胞介素24与其他同家族细胞因子相比,可能对根尖周炎疾病进程有着更大影响。
此文字最终解释权归河南宜慧康科技有限公司所有:详情请咨询河南宜慧康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