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应用
当前位置:主页 > 临床应用 >
啮齿类动物手术器械临床实验结果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21-04-13 10:48|点击:
  结果
  
  2.1两组小鼠皮下肿瘤与肝原位肿瘤外观对比结果
  
  结果显示:在相同的时间内,卷毛小鼠和正常小鼠的下肢根部均成功生长肿瘤,正常小鼠的肿瘤体积偏小,且比较扁平;而卷毛小鼠的肿瘤外观明显大于正常小鼠,且肿瘤大小较均匀,肿瘤更加立体,多呈三维状态。而在相同的时间内,卷毛小鼠和正常小鼠的肝原位肿瘤也均移植成功。卷毛小鼠的肝原位肿瘤均显著大于正常小鼠,且可观察到肿瘤与周边的正常肝组织浸润关系更密切。
  啮齿类动物手术器械
  2.2两组小鼠皮下肿瘤与肝原位肿瘤体积对比结果
  
  结果显示:正常小鼠和卷毛小鼠的皮下肿瘤体积分别平均为(55.38+30.98) mm3 和(375. 78士64.89) mmi,卷毛小鼠的皮下肿瘤体积与正常小鼠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正常小鼠与卷毛小鼠的肝原位肿瘤的体积分别为(3.93+1. 99)mm和(11.91+7. 34) mm3 ,卷毛小鼠的肝原位肿瘤体积也显著大于正常小鼠(P<0.05)。
  
  2.3两种方式移植肿瘤病理形态学比较分析
  
  病理形态学结果可见:正常小鼠肝细胞索结构完整,肝小叶结构清晰,肝细胞胞浆均匀,无坏死和炎性浸润。移植皮下肿瘤后可见:正常小鼠皮下肿瘤组织的巢状结构有明显的界线,包裹肌肉的面积较少,浸润性较轻。卷毛小鼠皮下肿瘤与肌肉组织之间没有清晰的界线,完全融合在一起,侵蚀性较强。移植原位肿瘤后可见:正常小鼠的原位肿瘤体积较小,与正常肝组织的交界部位清晰可见,侵人性较弱;而卷毛小鼠原位肿瘤的视野内肿瘤组织几乎侵蚀了整个肝组织,完全破坏了正常的肝小叶组织,且肿瘤灶内可见瘤细胞深染,排列拥挤杂乱。
  
  3讨论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和多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迄今为止,临床上仍然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肝癌的治疗形势依然很严峻。因此研究者借助于建立良好的肝癌动物模型用于肝癌发病机制以及药物治疗的研究。文献报道常见的建模方式为采用小鼠肝癌细胞系直接移植于小鼠皮下或直接将细胞悬液原位注射于肝,还有各种原位移植的改良报道。上述两种建模方式应用广泛,但各有优缺点,适合应用于不同的研究领域。而对于应用突变小鼠建立肝癌动物模型,国内尚未见报道。
  
  因此,本实验在前期研究发现卷毛小鼠具有部分免疫缺陷的基础上,应用突变卷毛小鼠与正常小鼠同时构建皮下移植肿瘤模型和原位肝移植模型并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卷毛小鼠与正常小鼠均造模成功,说明该突变卷毛小鼠具有作为肿瘤移植模型的潜力,而且本实验应用了肿瘤微组织块移植肝原位肿瘤,能够更好的模拟肿瘤生长的微环境,为以后的研究提供高质量的肝癌动物模型。
  
  研究表明卷毛小鼠的皮下移植和原位移植肿瘤不仅体积均显著大于正常小鼠(P<0.05) ,而且肿瘤大小较均均,肿瘤更加立体,多呈三维状态,较正常小鼠肿瘤扁平状要更加适用于研究。同时卷毛小鼠肝原位肿瘤与周边的正常肝组织浸润关系更密切。病理结果能够印证这一点:卷毛小鼠皮下肿瘤与肌肉组织之间没有清晰的界线,完全融合在一起,侵蚀性较强;卷毛小鼠肝原位肿瘤的视野内肿瘤组织几乎侵蚀了整个肝组织,肝小叶组织已经完全破坏。
  啮齿类动物手术器械
  众所周知,皮下移植肿瘤属于异位移植,多用于抗肿瘤药物药效学的初步研究,而肝癌的原位移植相较于异位移植能够更好地模拟肝癌细胞在组织中与细胞以及组织间隙相互作用的状况,同时肝癌细胞在组织中的血供与生长环境也更加接近于人体内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能够更好地反映出肝癌发病机制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特性。而本实验众多结果均显示卷毛小鼠的肝癌成模均优于正常小鼠。下一步我们将对肝癌肿瘤形成机制及抗肿瘤药效学对模型进行评价研究。
  
  综上所述,BALB/c突变卷毛小鼠在形成肝癌皮下移植肿瘤和肝脏原位移植肿瘤的能力显著优于正常BALB/c小鼠,我们有理由推断由于突变基因引起的部分免疫缺陷使该突变小鼠更易于成模,未来预期可将该突变卷毛小鼠应用于肝癌动物模型的各项研究中,本实验为我们进一步利用肝癌动物模型开展各项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实验平台,也将该突变卷毛小鼠应用于新的研究领域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
  
  此文字最终解释权归河南宜慧康科技有限公司所有:详情请咨询河南宜慧康科技有限公司。

在线客服

  • 客服一: QQ
  • 客服二: QQ
  • 客服三: QQ
  • 0371-55692663
  • 13213170223